哪些人不宜服用盐酸普罗帕酮胶囊

会员398771 已回复
哪些人不宜服用盐酸普罗帕酮胶囊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以下人群如需服用盐酸普罗帕酮胶囊应注意:
一、特殊人群
1、【妊娠期女性】慎用。
2、【哺乳期女性】慎用。如需使用,需停止哺乳。
3、【儿童】慎用。本品对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4、【老人】慎用。部分老年患者对本品敏感性较高,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测。老年患者应在治疗5-8天治疗后,再根据需求增加剂量。
二、禁用人群
1、对本品及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2、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造成的心源性休克除外)患者禁用。
3、严重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的患者禁用本品。
4、未植入起搏器的Ⅱ或Ⅲ度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禁用。
5、三个月以内的心肌梗死患者或心输出量受损患者(左心室输出量<35%)禁用,存在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除外。
6、患有严重气道阻塞性疾病或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禁用。
7、有严重心脏结构性病变的患者禁用。
三、慎用人群
1、不推荐用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未控制的心功能不全和缺血)患者。
2、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
3、心肌严重损害者慎用。
4、明显低血压患者慎用。
5、驾驶员、机械操作者或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患者慎用。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儿童、老人、驾驶员、机械操作者等群体,不宜使用盐酸普罗帕酮胶囊。此外,过敏、心源性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心动过缓者、低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禁止使用盐酸普罗帕酮胶囊。
盐酸普罗帕酮胶囊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多用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盐酸普罗帕酮胶囊可以用温水送服,具体分析如下:
在服用前,可以用清水润喉,防止药物沾到口腔和食道。使用坐姿或站姿,取200毫升温水送服。服用完后不要马上躺下,要做20-30钟才能上床。服用时不要张口或咀嚼。给药的温度不能太高,会导致胶囊外壳的软化,甚至会破坏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另外,没有特别说明,请勿用茶水,咖啡,可乐,豆浆,牛奶等饮料送服。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盐酸普罗帕酮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盐酸普罗帕酮胶囊是一种能直接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它能通过对心脏细胞膜的直接影响,从而降低窦房结、心房等组织的传导速率和自律性,从而减轻其心率。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普罗帕酮胶囊,不可以私自私用,使用期间不可以私自增加或者减少药物的剂量,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盐酸普罗帕酮胶囊的副作用有过敏、胃肠道不适、心力衰竭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过敏:在服用盐酸普罗帕酮胶囊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多有长皮疹、皮肤红肿、吞咽困难、喉咙肿胀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2.胃肠道不适:由于受到盐酸普罗帕酮胶囊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等不适症状,如呕吐、恶心、便秘等。
3.心力衰竭:盐酸普罗帕酮胶囊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类的不良反应,患者多有呼吸急促、心跳异常等症状。
因此,如果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了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情况后对症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以下人群不宜服用颠茄片:
1.特殊人群: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不宜服用颠茄片;老人和儿童需在监护人或者医生的监护下服用该药物。
2.禁用人群:对颠茄片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该药物;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或心动过速患者不宜服用颠茄片。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曹键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甲状腺结节、疝、胆囊结石等)、胃肠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腹腔镜微创手术等。

盐酸普罗帕酮胶囊服药前需注意以下几点,具体分析如下:
1、如果患者打算怀孕、怀孕或哺乳期,应告知医生,以便确定是否可以服用盐酸普罗帕酮。
2、确认患者是否有对药品有过敏反应。
3、如果患有重症肌无力,呼吸或肺部问题,电解质问题,血压低或者心脏病,应该告知医生。
4、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曾使用过治疗心律不齐的药物。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