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会员626108 已回复
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周期性瘫痪包括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血钾型。低钾型最常见,通常夜晚和晨醒时发病,肌无力为双侧对称性四肢软瘫,近端较重,常由双下肢开始,延及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病例也极少累及口咽和头面肌,不影响眼球运动,偶累及呼吸肌引起死亡。尿便正常。持续6~24小时或1~2日,个别病例长达一周。高钾型周期麻痹,发病年龄在10岁之前,多在运动后发作,饥饿、寒冷和摄入钾可诱发。病初自下肢开始,再累及躯干和上肢,严重者累及颈肌和眼外肌,通常发作为短暂性,持续不足一小时,每日和每年发作数次。正常血钾型,多在十岁前发病,表现发作性肌无力,多发生于夜间或晨起时。严重发作时甚至不能移动肢体,但呼吸和吞咽极少受累。发作持续时间长,数日至数周,通常为10日以上。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通过及时补充钾元素后能够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该病可能是由于一种酶缺陷而引起,多数患者于劳累或紧张时发病,患者可以反复出现四肢无力,严重低血钾可以引起心脏骤停。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发病时可给予补钾治疗,可以口服氯化钾缓释片,也可以静脉补钾治疗,血钾正常后,患者症状缓解。
日常生活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都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周期性麻痹也称为周期性瘫痪,是指一组以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作时大多伴有血清钾离子浓度水平的异常改变,根据血清钾浓度的变化分为低钾型、正常血钾型和高钾型三种。临床上以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占绝大多数,正常血钾型和高钾型周期性麻痹少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遗传性者。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基因主要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lq31-32)该基因编码肌细胞二氢吡啶敏感的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二氢吡啶复合受体的一部分位于横管系统通过调节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而影响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肌无力在饱餐后或激烈活动后的休息中最易发作能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的因素如注射胰岛素、肾上腺素或大量葡萄糖也能诱发。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目前的情况是四肢无力,周期性的瘫痪,可能是甲状腺的问题,可以考虑及时检查一下这个电解质看看是否缺钾,如果是明显的缺钾,可以补钾,然后就是这个甲状腺的地方可以做一个彩超等相关检查,另外就是注意饮食可以适当的多吃些橘子等钾丰富的食物。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LCC)的具体病机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其骨骼肌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波动相关。
钾离子浓度从肌膜内到肌膜外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一旦发生缺钾症状后,由于肌肉收缩力下降和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等原因,使一侧肌膜出现钠通道阻滞现象,此时病人常表现出痉挛或反射性强直。当肌肉收缩时,由于肌膜的静息电位降低,使乙酰胆碱发生明显的去极化,是病人处于瘫痪状态。饱餐、嗜酒、劳累过度、剧烈活动、外伤、焦虑及月经等,均能诱发此病。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周期性瘫痪需要做心电图改变。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见T波降低,出现U波。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见T波升高而尖。查血钾浓度。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血清钾浓度下降。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在不发病时的血清钾常增高,发作时仅半数病人有血清钾的适量增高。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