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提问

3周岁,生长发育较慢,有什么办法调整或建议

会员187249947 3岁 36元
男孩,2周11个月,身高89,体重22.2斤,食量不大,每日固定睡眠长,每日排便,母亲152.父亲165,父母偏瘦,身高体重增长较为缓慢,每次体检身高都有增长,就是只有2公分,目前有在吃伊可新AD,一天一粒,巨可生锌两包,问题:是否有其他方式调整、补充其他营养之类,问题2、哈药牌钙铁锌口服液是否能和巨可生锌每日同吃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相关问答

5岁小孩发育迟缓可以通过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方法进行缓解。
首先,饮食要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多吃奶制品、鱼肉、牛肉等含优质蛋白比较丰富的食物。同时还可以多吃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从而能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为小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每天需要坚持30分钟到1小时的户外运动,可以适当选择打篮球、慢跑、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最后,应养成早睡、早起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可加快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中药的治疗方法是不明显的,只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营养和锻炼,骨骼生长顺其自然,不要盲目服用保健品和任何增高产品,这对青少年是不利的。因此,父母应该把握好孩子成长的黄金阶段,更好的促进孩子成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有计划有规律的锻炼,这样才能促进骨骼生长。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21个月宝宝发育标准主要是根据身高和体重来判断,其中男宝宝21个月身高范围是在76厘米到96厘米之间。平均身高标准是86厘米。体重范围是在8.6千克到16.6千克之间。平均体重标准是在11.9千克。而女宝宝21月身高范围是74厘米94.5厘米。平均的身高标准为84.4厘米。体重范围为8.2千克到15.8千克。平均的体重标准为11.3千克。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体格发育、运动发育、智力发育落后,可能某方面较突出,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若身高、体重、头围全部偏低,表示孩子发育有全面迟缓。要到小儿科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若只是身高、体重、头围某一指标偏低,表示孩子可能有部分发育迟缓,进一步检查脑神经或内分泌,了解是否影响了生理发展。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孩子生长发育迟缓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营养不足:合理营养、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食欲等。2、全身疾病导致的矮小:对原发病要进行积极的治疗。3、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缓慢: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应用生长激素,以促进身体的生长潜能的发挥。4、心理因素:改善居住条件,让孩子在精神上获得慰藉,在生活上得到关怀。5、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视具体情况而定。6、甲低、垂体侏儒、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特发性矮小、特发性矮小等。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生长亚于迟缓一般能治好。
生长发育迟缓要找到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如果是先天性的疾病的原因,要根据疾病进行对因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如果是喂养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喂养方法的解决来缓解宝宝发育迟缓。
如果是喂养方面问题,宝宝可以康复,因为婴儿期辅食添加的总量过多,品种过于单一,营养比例失衡影响了生长发育,正常情况下应该保证每天摄入八百到一千毫升奶制品的基础上添加辅食,辅食的种类应该多样化,但是总量不宜过多。若是其它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就诊,检查是否存在有其他疾病,比如内分泌、遗传代谢病,消化系统的先天畸形等,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