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反复是炎症还是病毒

会员11808802 已回复
发烧反复是炎症还是病毒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迟翔宇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部感...
无论是炎症还是病毒感染都可引起发热症状。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来说人体正常腋下温度在36-37°C之间,经过正规有效的测量,人体腋下体温超过37.3°C以上,就可称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以感染性因素最为常见,各种病原体感染都可引起人体发热,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非感染性发热通常包括抗原-抗体反应、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建议发烧后到医院诊断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日常注意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有用0
相关问答

炎症引起的发热反复出现,可能是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致。如果是细菌感染,可以进行血培养或局部炎症分泌物培养,增加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静脉注射,从而有效控制细菌感染。此外,如果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也处于甲型流感的高峰期,那么必须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一些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比如一些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来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同时也可以缓解疼痛。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小儿出现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反复的发热症状,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变异、保护性抗体的降低以及自身的特性所致。
反复呼吸道感染会引起反复喘息、哮喘等症状,也有可能会造成成年人肺功能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此时,家长应及时给宝宝进行退热,防止发热加重,同时要及时就医检查。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幼儿病毒感染反复发烧,需要识别出是哪种病毒,如果是流感,就必须要像奥司他韦这样的抗流感药物。腺病毒感染后需要及时就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患者的情况会恶化,会导致肺炎。因此需要入院,目前可以用到的药物有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小儿急性疹多见于两岁以内的儿童,一般会出现发烧症状,但是热退后会出现皮疹。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下,需要做血液呼吸道疾病的检查,以鉴别是否有感染。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新型冠状病毒是有可能会引起反复发烧的。
虽然目前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者,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热情况。主要病因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体内炎症,一旦出现发热,经及时的对症药物缓解,可以使患者的体温降低,甚至可以回复到正常水平;但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治疗,体温就会再次升高。这种患者一旦确诊,需选择居家隔离或自行前往隔离点隔离治疗,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有利于发热症状消退。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如果孩子有炎症或者是反复发热,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是物理方式来进行。
婴幼儿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的发展,抵抗力也不强,因此很有可能会发生感染,这时候要尽快去医院的急诊科或儿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以确定孩子是否受到了影响。
如果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可以口服一些抗生素,比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如果是因为衣原体或者是支原体的原因,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的,但是没有有效的药物,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和对症的处理。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病毒感染复发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等方法,日常护理及饮食疗法。其中,药物治疗是最有效也是最为安全的方法之一。物理降温的方法可采用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等方法。对发热较高或持续不退的患儿可采用冰袋冷敷等方式进行预防。若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后,婴儿体温仍然在38.5°C以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药退烧。药物可采用病毒唑或阿奇霉素等抗病毒类抗生素,但最好使用中成药。
此外,应该少到人多的地方,还要注意保暖,进食易消化食物,讲究营养均衡。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