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注意事项,空腹血糖11治疗建议。药物保守...

会员149415787 0 已回复
2型糖尿病注意事项,空腹血糖11治疗建议。药物保守治疗最佳方案,血脂不高,血粘稠度正常,血压95 140,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伟 医师 杨伟中医诊所内科
擅长:肝内胆汁淤积,胆石病,胃肠疾病
已帮助用户: 32222
问题分析:您好,一般来说,平时注意少吃含糖成分高的东西调节,
指导建议:注意观察反应症状情况,定期进一步检查确诊,必要时使用药物调节控制。
有用0
相关问答

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
一、胰岛素促分泌素:主要包括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素,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一般应用这类药物时,需要保留胰岛功能,胰岛功能不能太差,这样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二、双胍类:主要代表药物为二甲双胍,通过延缓葡萄糖吸收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因此更适用于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患者。
三、糖苷酶抑制剂:例如阿卡波糖,主要是通过抑制糖苷酶来起到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2型糖尿病注意事项
1、预防和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保健和教育计划应涉及全社会、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家属的支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自我保健管理和社区支持为主要内容,注意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预防肥胖。
2、如果患者已经超重,就要积极减肥。对于二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3、如果已经发生糖尿病,要定期筛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胰岛细胞功能,筛查眼底疾病、肾脏疾病、下肢血管等。
4、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但是通过良好的防控,完全可以达到和正常人一样的预期寿命。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随着医学的进步,2型糖尿病最近有研究(表明),通过饮食或者是减重手术,或者是运动的方式,可以治愈糖尿病,但目前还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总而言之,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而且它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好了以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长寿。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治疗二型糖尿病的药物包括:
第一、控制血糖的药物和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药物。控制血糖的药物主要有双胍类,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
第二、糖苷酶抑制剂,其代表药物是阿卡波糖。
第三、胰岛素促分泌剂,如格列奈和磺脲类,以及新的降糖药,如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可用于胰岛功能不良患者的胰岛素治疗。
另外,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药物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以及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如下:
1、是使用了几十年的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
2、抑制糖吸收,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肠道中特殊酶,延缓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3、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和非磺脲类药物。
4、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
另外,还含有胰岛素注射等注射类降糖药物,以及GLP-1激动剂。糖尿病患者除降糖药物外,还应注意可能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并需要相应的药物。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药,都是与降糖药一起帮助2型糖尿病个性化的治疗。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呼吸可有烂苹果的气味,严重时可导致昏迷;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多见于老年患者,平时血糖高,饮水少所致,可有血糖高甚至神志不清的症状;低血糖也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有头晕、心慌、冷汗、手抖等症状。
慢性并发症:涵盖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常见的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还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要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手段为药物干预,可遵医嘱选用津力达颗粒这一中成药来长期调理。该药物具有调糖调脂、减轻体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功效,有助于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实现平稳调糖,促使控糖达标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张人玲主任医师其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减肥减重、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肿的良恶性诊断,同时也擅长甲亢伴妊娠、甲减等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