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医生钩体病说话是个什么样的病啊?

会员11269390 20 已回复
我今年二十岁了,还在读书呢。听说我们学校有个人的了钩端螺旋体病,我脸色都青了,听着名字就得瑟,不知道严重不?会传染不?这是个什么样的病?请问一下医生钩体病说话是个什么样的病啊?
医生回答 共6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萧遥天 内科
擅长: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多为农民,也有在流行地区疫水中游泳或沟溪中洗澡、涉水而感染的其它职业的病例。值得指出的是,许多家畜是本病的储存宿主,因此饲养员也是易感染者。从婴儿到老年只要有机会接触病源体都可能得病,之所以有好发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受感染机会的多少所致。从外地进入疫区的人员,由于缺乏免疫力,往往比本地人易感。
有用0
姜项禹 中医科
擅长:中医儿科,中医内科
钩端螺旋体病是全身性感染疾病,病程常呈自限性,由于个体免疫水平上的差别以及菌株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轻重不一。轻者可为轻微的自限性发热;重者可出现急性炎症性肝损伤、肾损伤的症状如黄疸、出血、尿毒症等,也可出现脑膜的炎性症状如神志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病人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肺大出血甚至死亡。
有用0
李杰 外科
擅长:颈腰椎病、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 7666
钩端螺旋体病,1886年外耳氏(A.weil)曾描写一种流行性急性传染性黄疸病,并报告了四例;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骤起的寒战发热、全身无力、黄疸、出血、肝、脾肿大及肾功能衰竭等。自此以后,在一般医学文献中也称本病为外耳氏病(weil\'s disease)。
有用0
秦武洋 皮肤科
擅长:梅毒、淋病、湿疹
病原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人体,这是传染本病的主要途径。虽然曾有过被鼠咬伤后发病的报告,但人与宿主动物直接接触并不是传染本病的主要方式。在多数情况下,人接触被染有钩端螺旋体的疫水是传染本病的重要方式。与疫水接触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发病的机会也愈多。
有用0
唐诗韵 心理诊所
擅长:生殖孕育、人流、宫颈糜烂
钩端螺旋体自皮肤,粘膜等途径侵入机体后,在血液中迅速生长繁殖。发病的第一周内可以在周围血液中找到病原体,然后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对机体首先产生小血管内皮损伤,使小血管出血及钩端螺旋体移行至组织内,产生组织相对缺氧。
有用0
高嗣远 儿科
擅长:小儿腹泻、新生儿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
有用0
相关问答

钩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接触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及体液,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源而被感染。病情相对较重,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器官损害等,治疗措施有,休息、隔离、补充营养及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但注意避免大剂量用药,出现赫氏反应而加重病情,保护器官功能。病人可能出现肝脏损害、心肌损害、肺损害、肾损害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需要监测器官功能,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你好:一般由于营销脑桥或者是引起心脏病容易猝死。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项凤丹 护士 五官科 沈阳爱尔眼科医院 已帮助用户:53189
擅长:激光治近视,斜视,网脱,角膜移植

病情分析:钩端螺旋体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意见建议:青霉素为首选,但对其剂量大小存在不同意见。主张首剂青霉素不超过40万u为宜,可在2小时后追加注射40万u,每日总剂量为160万u~240万u。另外,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王怀良 医生会员 内科 河南省安阳市医院 已帮助用户:89659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问题分析:你好,你只是听说的是网上传染,而不是真实的存在,蚯蚓本身还是中药,属于药材,当然你不要在轻信谣言,网络好多的事情是不真实的,那也不是钩体病毒,钩体是种虫子,当然得病也是有的,但不一定就是你。
意见建议:建议你不要考虑的太多了,本来没有问题,让你想出很多的问题,如果害怕,你以后注意就是了。

王帅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已帮助用户:1
擅长:尿路感染,肾积水,输尿管结石,肾错构瘤,膀胱结石,肾损伤,泌尿系结石,尿路梗阻,泌尿系感染

问题分析:你好,前面跟你说过了,不要在过于担心,如果得病,是很快的,潜伏期都不长,首先局部疼痛,如果没有你不要担心的。
意见建议:建议你不要再过度紧张了,问题不大,以后加以注意就可以,祝你身体健康。

杨肖云 医师 内科 已帮助用户:78015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心肌供血不足等疾病

病情分析:你好!氏反应的诱发原因是由于药物对螺旋体的杀灭作用太强,导致螺旋体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质从死亡的螺旋体内溢出以及机体内部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的不适反应。
意见建议:所以在明确为钩端螺旋体病时用青霉素治疗时应从低浓度小剂量药物慢慢逐渐加大使其药物浓度来避免赫氏反应发生。

刘斌 医师 内科 四川省荣县长山镇人民村卫生站 已帮助用户:10725
擅长:内科、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