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周岁宝宝。刚耳温量了37

会员132998649 3岁 已回复
3周岁宝宝。刚耳温量了37.7度。无鼻涕,无痰,基本不咳嗽,偶尔一两声。昨晚11点,睡到早上7点。玩到8点半,又睡着了。没有平时好动。这种情况属于风热,还是风寒感冒?小儿柴胡退热颗粒是风热感冒用的?风寒感冒不能用?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文青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生长发育、矮小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病、早产儿管...
病情分析:你的情况考虑是受凉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病毒感染的症状指导意见:建议症状轻者开窗通风,多喝开水,同时密切观察体温,症状加重时再服药治疗缓解病情
有用0
相关问答

37.3°C的耳温不被认为是发烧。
通常,使用耳温计来测量体温。耳温计快速且易于携带。应用广泛,但温度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建议多次测量体温。.如果耳温高于37.3°C,则认为是发烧。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多休息,多喝水,避免疲劳,增加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做相关实验室检查,然后根据病因给予对症药物治疗。随着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患者的体温会恢复正常。体温在36度到37.3度之间为轻度发热,37.3度到38度为中度发热,38度以上为高烧,所以体温37度是完全正常的体温,不能称为发烧。37度,如果身体没有其他不适,是完全正常的。

陈成芳 副主任医师 五官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耳科,鼻科疾病的诊治。

婴儿的耳朵温度37.5℃属于正常范围,需要时刻监控,如果孩子的温度在37°5以上,说明孩子有发热的症状。
如果温度在37℃以上,不能高于38℃,可以多喝一些温开水,还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比如小儿柴胡退热口服液或者是小儿牛黄清心散。
如果孩子的身体温度在38摄氏度以上,可以服用美林、泰诺林等药物来进行退热,并及时的带孩子到医院做血液常规的检查,确定是否有感染,再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耳温属于体表温度,35.7度--37.5度范围都属于正常的范围,另外,由于体温会随着年龄,周围环境等有一定的变化。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深部体温一般比较恒定,如肛温。体温会随着性别、年龄、昼夜变化、运动、情绪波动等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一天之内早上2:00-5:00体温最低,下午5:00-7:00体温最高,但体温变化一般不超过0.8度。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宝宝耳温正常范围,大约是36.3度-37.5度。小儿正常体温测量方法有三种肛温,腋温和舌下温度,肛温的正常范围是36.5度-37.5度,腋温正常是36度-37度,舌下温度通常比腋温高0.2-0.5度。耳温,通常比腋下温度高0.3-0.5度。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儿童耳温在37.5摄氏度这属于异常现象,一般还在三岁以下的话,在正常体温在36.2~37.4摄氏度之间,目前属于发低热。
如果不是38.5摄氏度就可以物理降温了,38.5摄氏度以上就会要求服用退热药了,如果重复那么就需要到医院抽血检查。
建议家长在日常注意给孩子保暖,观测宝宝身体情况,如果是低热的时候,因为用药禁忌,一般建议物理退热。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超过了37点3度应该考虑发热,宝宝的体温测量应该以腋窝测量为准。对于37度的体温应该是正常的,当然还需要看一下这种孩子有没有出现其表现,如果出现了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情况,那就要考虑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需要应用感冒药物治疗。如果孩子的基础体温偏低,合并有感冒的情况,出现了37度的体温,只能说明这种孩子的体温偏高,但是不能考虑发热。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