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鼻泪管阻塞

会员115885289 4岁 已回复
你好,李医师,孩子四岁,徐宇杭,有鼻泪管阻塞史,上周二到你那里看过,是结膜炎,现在用药一周了,今天眼睛跟上次一次,还是泪汪汪,怎么办啊?我都快急疯了……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钱俊 主治医师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近视眼,远视眼,近视眼激光手术,青光眼,白内障,结...
已帮助用户: 12386
还是需要做泪道冲洗,查看泪道是不是再次堵塞。。如果还是有泪道堵塞,可以考虑泪道探通。
有用0
关注
王辉 主治医师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 二级
擅长:乳腺增生,副乳乳腺癌,急、慢性乳腺炎
已帮助用户: 445891
指导意见:对于您所说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是炎症反应刺激所造成,我们可以局部热敷,保持饮食清淡,同时可以使用氯霉素滴眼液和红霉素眼膏,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和维生素c,配合口服葡萄糖酸锌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鼻泪管堵塞是慢性泪囊炎的常见病因。常出现溢泪、眼痒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进行多次的泪道冲洗和抗炎治疗。如果宝宝眼睛分泌物比较多,可以用温湿的毛巾热敷。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滴眼液。还可以采取局部按摩。期间的饮食要清淡为主,不吃辛辣、刺激、生冷性食物,不吃油腻油炸类食物,摄入多的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婴儿结膜炎不会自愈。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婴儿的结膜炎,主要是因为淋球菌感染,一般是通过产路的感染造成的,这种病没有自我修复的趋势。该病的潜伏时间一般为2至5天,双眼可并发。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结膜高度浮肿;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在睑裂处,伴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所以也叫脓漏。要注意眼部的卫生,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结膜囊,并将其排出体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比较灵敏的药物进行点眼,例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和头孢曲松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小孩有结膜炎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并且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1.日常护理: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护理,让孩子保持清淡饮食,不宜食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按照医嘱定期复诊,保持眼部的卫生,避免用手触摸或者抓挠。
2.使用药物:小孩出现结膜炎,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结膜炎是红眼睛主要是出现了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多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其传染性较强,结膜会出现明显的充血,分泌出脓性分泌物。病毒引起的结膜炎主要症状有咽红,疼痛,伴有水样的分泌物,患儿的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建议及时的前往医院就诊。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妊娠妇女都会使用一些抗菌药物来治疗疾病,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
抗生素对细菌性结膜炎有优良的疗效,对病毒性结膜炎的治疗虽然无效,但还有防止细菌感染。在怀孕期间,由于胎儿的不断发育,身体抵抗力会越来越弱,很容易受到病菌和病毒的侵害而引起炎症,导致眼部发炎或视力下降等症状。因此,孕妇患结膜炎的话,眼药水和眼药膏都要专人专用。另外,在用药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和激素类眼药品种,因为激素有刺激眼部黏膜和结膜细胞生长等不良反应。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小孩结膜炎反复发作通常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日常护理等方法处理。
如果小孩的结膜炎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一般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造成的。因此,建议及时就诊,以便于及时发现病因,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使用药物之前,家长要注意洗手,避免因手部接触眼睛而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可以带孩子运动,平时多吃新鲜的蔬果,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避免再次发生结膜炎复发的情况。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