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走路有没有关系

会员113298779 32岁 已回复
我胫骨骨折50天了,卧床制动,没有手术,支架固定,现在我偶尔有下地走路,有没有关系,就是刚下地用力有点麻,第二步就没有了,有吃伤科接骨片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郝志伟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骨科常见病的诊治。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
已帮助用户: 19805
你好,现在你不能下地负重行走,没有愈合不能下地
有用0
关注
王海勇 主治医师 孝义市中医院 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溃疡性穿孔,胰石症,脾切除术,阑尾炎,肠梗阻,疝...
已帮助用户: 4742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胫骨骨折五十天,保守治疗,外固定,建议您到医院拍片复查。确定骨折愈合情况,然后,在医生指导下活动。
有用0
相关问答

包皮过长和性生活有关系,可能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包皮过长与性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包皮过长是包皮覆盖了龟头,容易造成包皮龟头的炎症,从而引起包皮垢堆积、异味、瘙痒等症状,还会导致性伴侣的妇科炎症,从而导致性交流降低。
包皮长期包裹龟头,龟头与外界接触较少,会引起龟头敏感,从而造成性生活的时间缩短,所以要及时清洗包皮,保持干燥、清洁,同时可以将包皮向后退至冠状沟处,让龟头暴露在外,这样可以减少龟头的敏感性。

李明 副主任医师 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大脚趾骨折通常在4-6周后能下地走路。
如果大脚趾出现了骨折的情况,在及时治疗后,通常要休息4~6周。在4~6周后,通过拍片检查,确定恢复良好后,通常可以拄拐下地活动。而骨痂通常在骨折后2周左右开始生长,到骨折线基本消失,骨痂愈合,大概要4-6个星期,而基本能正常活动,大概要3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在行走时,建议将患肢抬高或者只能使用足跟行走,不能够使脚趾吃力或者着地,否则可能容易导致骨折断端的移位或者骨折的疼痛。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骰骨骨折一般三个月后下地走路。
如果是掷骰骨骨折,通常要三个多月才能痊愈,所以三个多月之内尽量不要走路,否则会导致骨头脱臼,影响伤口的恢复。在骨折之后可以口服活血止痛胶囊,也可以服用鹿瓜多肽等促进骨折恢复的药物。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补充,可以多食用虾皮,牛奶等含钙的食品,以及山药,当归等活血化瘀的食品。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外踝骨折患者,过早的进行负重运动会造成骨折端的压力,造成骨折端的压力和摩擦,造成骨折端不连,或者是延缓恢复。
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会造成外踝的骨折位置的错位,造成骨折的修复,后期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造成踝关节的异常的摩擦,进而造成创伤性踝关节炎,这会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的负重运动,而且在负重运动时会有明显的踝关节肿胀疼痛,这会对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患有创伤性踝关节炎,必须进行踝关节的融合手术,这样可以缓解痛苦,可以帮助其进行一些负重的功能,因此,在外踝骨折之后,患者最好是避免过早的下床,否则会造成伤口的愈合时间推迟,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趾骨骨折可以下地走路的时间与病情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无显著位移的趾骨骨折,可用铝钢板或小型石膏支架进行治疗,术后立即扶着拐杖步行,彻底放弃拐杖步行需要等骨折痊愈,通常需要2.5-3个月左右。若合并有移位的脚趾骨折,需要外科手术,用克氏针刀固定,可以用拐杖支撑,但需要2-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否则会导致趾骨断裂,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骨折手术后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进行下地走路。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合是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如果属于正向发展的情况下,一般2-3个月就可以下地进行步行情况。如果患者不听从医生的安排,在很早期就进行负重行走的活动,可能会造成内固定物的折断、松动,或是骨折再次移位,不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会造成病程加长的情况,具体下地时间就不能确定。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