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钙片可以冶好

会员109006214 34岁 已回复
腿肚子抽筋。足拐肿胀。去年服了一瓶钙片加天麻片。好了没抽筋了。可一年了又这样了。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布茂振 副主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脑梗死、脑出血、头痛、头晕、失眠、癫痫、脑炎的诊断...
已帮助用户: 23039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可以口服迪巧来改善你的症状
有用0
关注
童庆标 医师 玉山县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胆石病,急性胃炎,慢...
已帮助用户: 6507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这种情况考虑还是缺钙引起的。建议你可以用钙尔奇来改善下,平时饮食均衡,荤素搭配好,加强身体锻炼,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希望你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用0
张召新 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急性胃肠炎,急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胃肠道...
已帮助用户: 19122
指导意见:你这种情况多是有缺钙引起的,可能是钙质吸收不好,建议平时多吃维生素,能够辅助钙质吸收,必要时去医院检查一下。
有用0
关注
李春莉 医师 夏津县白马湖镇卫生室 内科 其他
擅长: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胃肠炎症
已帮助用户: 14428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讲述的情况考虑,应该还是有缺钙的问题,可以继续服用一下钙片,平时避免着凉适当的运动,经常吃点含钙多的食物,希望您的症状会尽快的改善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肾结石患者缺钙时可以服用钙片。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如果体内缺钙,结石体积会进一步增大,形成结石的几率也会增加。缺钙时,机体会动员骨代谢钙质溶解,导致有血钙一过性升高,从而导致尿钙一过性升高,从而增加结石发生的几率。肾结石缺钙时需要进行补钙治疗,通过补钙使血液中的钙质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骨代谢相对缓慢,从而避免尿钙含量升高。如果肾脏结石没有缺钙,就不能进行补钙治疗,长期大量补充钙会导致钙质摄入增加,从而增加钙质结石的形成几率,或者导致原有结石体积进一步增大。不缺钙的患者可以适当补钙。

李明 副主任医师 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孕妇是可以吃钙片的。
在怀孕四个月时,胎儿的骨骼已经形成,需要补充钙物质,而食物的补充钙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量的,需要通过钙剂来满足,如果是严重缺钙,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小腿抽筋和骨质疏松等症状,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多食用高钙类,高蛋白类食物,有利于胎儿健康的成长发育。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妇补钙可以吃钙片。
孕妇在怀孕的中后期,因为胎儿的逐渐发育所需,从日常饮食中摄入的钙质可能就无法满足孕妇和胎儿的发育所需了。出现这种情况后,就需要及时进行补钙,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但是,如果孕妇过度补钙,就有可能导致胎盘老化,胎儿骨头变硬的情况。所以孕妇在孕期需要定期进行产检,明确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怀孕初期还不需要补充钙片。
怀孕前3个月由于胎儿还太小,对钙的需求量不大,所以不需要额外补充钙片。平时注意饮食规律营养,多喝牛奶,还可以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这样就基本没太大的问题。在怀孕中后期的时候,孕妇容易出现腿抽筋的情况,特别是晚上症状更频繁,这个时候说明缺钙,需要及时补充钙片。建议孕早期的时候补充叶酸。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通常来说,骨折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钙片,具体分析如下:
在没有特别的情况下,在初期最好是不要给孩子补钙,可以在以后适当的补钙,如果过早的补钙,会导致钙的吸收不到,从而形成钙盐沉淀。2个月后需要补充钙质,早期可以多晒太阳,补充钙质。骨折最常见的就是卧床,可以在床上活动,尽量不要伤害到受伤的部位,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可以吃钙片。
血钙低是高血压发生的诱因之一,钙片可以有效补充患者所需的钙,因此,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钙片的。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补钙,建议多吃牛肉、羊肉、鸡肉、蛋类、鱼虾、豆制品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建议高血压患者要经常监测血压,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散步等,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避免激动、紧张等情绪刺激。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