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的脊髓空洞症如何治疗?现年49岁。发现左手段麻木。有点...

会员530061 49 已回复
我母亲的脊髓空洞症如何治疗?现年49岁。发现左手段麻木。有点头晕。在没有其它症状。麻烦问一下这种该如何治疗,不治疗的话能保持多久?会导致什么?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谢胜利 医师 北京永寿中医医院 内科 其他
擅长:治疗脑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疾病...
已帮助用户: 15934
你好:脊髓空洞症继发期需分流减压,担手术只是分流减压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靠自身修复,和药物对因椎管扩张损伤神经的兴奋激活以支配调节各种功能获得恢复,再多的手术也不能对受累神经得到恢复改善,只能给人体带来创伤和经济损失.并不能使病情得到恢复改善.
现治疗除神经营养药外可采用中药增强改善神经受伤局部血液循环.软化手术所形成的瘢痕粘连,增进微循环血供以养神经,并采用脊髓神经再生丹 兴奋激活减压后麻痹休克的神经细胞以支配肢体及各种功能获得恢复。
有用0
蔡志军 主任中医师、教授 医学专业人士 儿科
擅长:从医30余年,懂些医学科普知识(如果对我的回复还满...
已帮助用户: 20229
原则上:
注意休息,避免中等体力劳动和剧烈体育锻炼
可以口服维生素E及维生素B,对症止痛
增加营养,平衡膳食;中医抗萎,药膳进补
半年或一年复查颅脑核磁共振
树立信心,增加康复认识,重视自我康复

具体:
基础保健措施
须意识到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保护无感觉区,经常想到无感觉区。每天检查几次看有无受伤,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烫伤、青肿、抓伤、切伤等等。
农村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被荆棘和碎片刺伤。对皮肤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要防止皮肤干燥和皲裂。
如果已有伤口,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注意手脚的保护,劳动或工作时戴手套,在拿热的杯、壶、金属勺子时,用手套、厚棉布或毯子包着拿。工具的把手要光滑,可在把手上包一块橡皮,然后再包块布。脚的保护,选购或订做合适的鞋,不要让脚在鞋里磨来磨去。行走距离不要太长,经常歇歇。 舒服不过躺着。避免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玩扑克、打麻将是对你的病情极为有害的生活方式。高枕头对你的病体不利,应予更换。
家庭康复: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煮饭、种花及尽量生活自理,是一种有效的功能训练。
加强保健措施
最好有较主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
晚期脊髓空洞症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首先,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其次,也是值得强调的一点: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是康复的基础。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第三、劳逸结合。忌强行进行功能锻炼,因为强行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应和你的治疗医生经常联系,得到指导。
最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故也应注意预防感冒、胃肠炎。
有用0
相关问答

可试用中药,以补气,健脾,活血为治则,:脊髓病变部位的放射治疗,少数病例有效。早期胶质增生为主时,可行放射治疗或口服同位治疗,以阻滞病情进展.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时可考虑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瘫痪肢体的按摩及被动运动等可能对恢复有帮助.痛觉消失者应防止烫伤或冻伤。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有三方面,症状的程度与空洞发展早晚有很大关系,进展较缓慢,早期出现的症状多呈节段性分布,最先影响上肢,当空洞进一步扩大时,髓内的灰质和其外的白质传导束也被累及,于空洞腔以下出现传导束功能障碍,因此,早期的症状比较局限和轻微,晚期症状则表现广泛甚至出现截瘫。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室管膜瘤。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如果是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目前常选择后颅窝减压加小脑扁桃体蛛网膜皱缩提升,从而缓解脊髓内脑积液的阻塞,术后脊髓空洞慢慢会缓解。如果是椎管内占位,一般需要手术病灶切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有肢体、躯干对痛觉和温度觉不敏感或者完全消失,但触觉、位置觉等深感觉仍存在。如果脊髓空洞症进行性发展,还会影响身体的运动,出现相关神经支配区的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皮肤的神经营养障碍等。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脊髓空洞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内空洞形成,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节段性分布的痛温度觉丧失,但触觉和深部感觉等常完好保留或仅有轻度减退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发病的疾病,起病缓慢,也比较隐匿,所以认识该病的症状是十分必要的。空洞部位的脊髓外观可正常,或呈梭形膨大,或显萎缩。空洞腔内充满液体,通常与中央管相通,洞壁由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构成。空洞常位于脊髓下颈段及上胸段的前后灰质连合及一侧或两侧后角基底部。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