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低血糖喝的生脉饮,另外吃点什么能

会员106091781 19岁 已回复
血压低,心悸气短,喝的生脉饮,十一点半喝的生脉饮,现在四点再喝晚上在十点喝可以吗?大约间隔多长时间才能在次服用。还有血压低吃点什么补补?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琳 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6133
您好,请问您血压多少?最近吃饭睡觉好不好,是都规律?可以那个时间喝。平时注意规律作息与饮食,适量运动,饮食上适量增加营养。
有用0
关注
张清伦 副主任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 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脑出血,脑积水,脑瘤
已帮助用户: 306278
问题分析:你好,一般要过三四个小时才可以在吃, 低血压一部分有家族史. 可以口服阿胶浆和生脉饮治疗.
意见建议:要注意饮食调理.平时多吃桂圆.大枣.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来调理。
有用0
关注
白志会 主治医师 燕郊人民医院 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小儿锌缺乏症,口炎,腹泻...
已帮助用户: 36978
问题分析:你好 ,血压低可以服用生脉饮进行调理的, 饮食上建议可以适当多吃些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
意见建议:每天多喝水、多运动能增加血容量,还可吃些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
有用0
关注
张纪阳 医师 内乡菊潭医院 内科
擅长:内科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131214
指导意见: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有可能是存在低血压的情况造成的,这种情况的话是可以喝生脉饮的,一天可以喝三次,间隔6到8小时可以喝一次。低血压的话,平时应该注意加强营养,可以适当吃点有营养的食物。
有用0
相关问答

低血压低血糖调理方法如下:
低血压的病人可口服生脉饮,把血压调到正常值。同时注意休息,防止疲劳。通过改善饮食来提高营养。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锻炼,适当控制体重。如果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E及铁质食品。可使血管弹性增强,血液流动加快,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药可服用人参养荣丸,五味子、人参归脾丸等。适当服用一些中成药,如六神丸、珍珠地黄丸加些蜂蜜或大枣也可提高疗效。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如果是因为体内的激素紊乱导致的血压和血糖偏高,那么就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补充,注意观察血压、血脂、血糖等状况,以提高疗效。低血压属于慢性疾病,不伴有头晕、心慌等明显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即可。血糖低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糖分,比如适量喝糖水,吃含有糖分的饼干等。必要时,患者还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来对症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血压低血糖高,临床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低血压和高血糖,建议及时治疗。
糖尿病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症。其临床症状包括酸中毒,可导致严重脱水。高血糖、高酮症等代谢产物可引起渗透性利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呕吐可使水量减少,导致严重脱水、血容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故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首先要做好血糖控制。由于一些病人在血糖偏高的情况下,会导致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从而产生渗透性利尿。这时候会将身体的水分带走,从而造成相对性血容量不足,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时,也会出现低血压性休克。因此,要控制好高血糖,让血糖慢慢下降。血糖下降的时候不要太快,否则会导致低血糖、低血压。当血糖稳定后,需要进行血压的监测,当血压恢复正常时,可以进行后续的观察。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低血压低血糖可以运动,具体分析如下:
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低血糖是人体血浆内的葡萄糖含量下降低于2.8mmol/L。当一般低血压低血糖可以运动,但是要避免长时间运动,通常保持在20-30分钟之间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休息,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保持愉悦的心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低血压,低血糖的饮食一定要做好补气补血,枸杞,桂圆,红枣,红糖都是可以使用的,具体药物的运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当中,口袋中可以备一块巧克力或者糖,出现头晕的症状可以进行缓解。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