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搏发现后该怎么做才可以抢救过来?

会员100808118 81岁 已回复
外公八十几岁了,心电图显示脉搏半天才跳动一次,有停搏过的症状
医生回答 共5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赵宏营 护士 朝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心房颤动,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静脉血栓,急慢性心包炎...
已帮助用户: 3214
指导意见:您好,考虑早搏引起的症状。建议服用脑心通胶囊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症候者。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若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有用0
刘小平 医师 涿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他 一级乙等
擅长:乙肝,肺结核,营养保健
已帮助用户: 12331
指导意见:你好,这种情况下建议住院观察二十四小时心动态图,,并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
有用0
张巍巍 未收录医院 外科 一级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69276
这样的情况建议尽早到当地正规公立医院就诊治疗。
有用0
关注
杜建 医师 漳县杜建个体诊所 中医科 私人诊所
擅长:滴虫性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外阴炎,急性盆腔炎,妇科...
已帮助用户: 70285
指导意见:不能排除心脏疾病的可能,看年龄,需要考虑心脏聚停的现象,建议最好及时心血管内科检查,查明疾病,对症治疗。
有用0
关注
柳佳鑫 医师 襄阳市瑞京糖尿病医院 内科
擅长: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感染
已帮助用户: 81646
指导意见:您好。小患者目前这个情况的话年龄比较大,明天否提供下患者的检查报告。
有用0
相关问答

虽然经过积极的抢救,AMI的死亡率己有了显著的降低,但由于早期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乳头肌断裂、急性心包堵塞等并发症的出现,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国家“胸痛中心”成立后,AMI的病死率从5%降到了3%。
心肌梗死一般是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比如药物保守治疗、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和外科开胸搭桥手术的治疗,都能够使心肌梗死的症状得到改善。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肺栓塞是比较难抢救过来的,但具体还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肺栓塞是因为内源或外源性的分子出现阻塞导致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出现肺循环障碍以及病理生理等综合症。通常表现为脸色苍白,身体虚脱无力,易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以及剧烈的咳嗽。在早期可以通过CT造影检查来进行确诊,早期发现后应及时进行肺栓塞治疗以及溶栓治疗是能够抢救过来的,但如果是晚期或是大面积肺栓塞,以当前的医疗水平还是很难以抢救过来的。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按照正常情况,心梗的抢救成功率在99%以上,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再加上心脏骤停,再加上心脏介入手术,死亡率已经下降到了1%。
在没有急诊介入技术的情况下,在边远的地方,溶栓的病人比冠心病病人的死亡率要高一些,而静脉血栓的成功率在70%以上。心梗的抢救成功率和病灶的位置也是有关系的,比如心脏前降支的动脉提供了大量的血液,一旦出现了栓塞,抢救的成功率就会降低,而心肌梗塞的成功率取决于病人和家属的医疗水平,比如,通过科学的宣传,病人和家属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出现心肌梗塞的时候,及时的进行急救,这样才能更好地挽救自己的生命。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大部分能够及时抢救过来。但是如果是中毒时间过久,已经造成了肝肾功能衰竭情况,是很难抢救过来的,出现敌敌畏农药中毒时,应立即进行彻底洗胃,如果意识清楚者,可以先用催吐的方法,使吐出有毒物质,然后进行反复多次洗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相对来说抢救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脑出血,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病情进展速度迅猛。对于少量的脑组织出血,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配合手术治疗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问题分析:从检查结果来看,目前情况只能是维持生命体征,情况不容乐观,脑组织严重受损,而且面积超过了一半以上,右侧半球受损严重,左侧损伤也很厉害,即便是维持住,后期恢复也不会很好。
指导建议:这样的损伤程度,医生应该已经交待最坏的打算,我们尽力抢救就可以了,但建议做好心理准备。整体上来说,抢救效果可能并不如意,尽最大努力吧。

陈达 主治医师 其他 天津市南开医院 已帮助用户:23213
擅长: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房性期前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