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去年五月份检查是脑梗,当时半个身子不能动,用药...

会员91030329 46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爸去年五月份检查是脑梗,当时半个身子不能动,用药后现在基本正常,就是右手还没劲,拿不了东西,像这样还能恢复正常吗?得了脑梗是不是每年春天和秋天都要输活血的药了?平时要吃点什么药可以预防再次复发?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当时大夫让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口服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丁片,七天后不管用,第八天加输脑蛋白水解,一共输了十五天,后来慢慢好点了。现在一直吃阿司匹林和维生素,还有曲克芦丁片,只是右手一直不能拿东西,还需要再用点什么药可以恢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希望大夫给我建议平时吃点什么药可以恢复?每年要输液预防吗?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郝胜强 医师 天津市第二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48270
指导意见:一般治疗脑梗塞主要是长期使用改善脑血管供血药物治疗,比如长春西丁等,一般每年都是需要考虑静脉药物治疗,以及饮食上需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吸烟饮酒。
有用0
霍成举 医师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神经...
已帮助用户: 27415
你好,病人的情况建议适量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积极康复训练
有用0
关注
李振 医师 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 二级
擅长:血压性眩晕
已帮助用户: 4324
指导意见:正规口服上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消栓肠溶胶囊,控制好血压,血糖,这个脑梗塞病程比较长,家属要有信心,按时服药,每年预防两次,比较好,平时注意肢体功能锻炼,这个病贵在坚持。
有用0
关注
张纪阳 医师 内乡菊潭医院 内科
擅长:内科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131214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的话是脑功能受损等情况造成的,这种情况的话可以进行针灸康复治疗,这种情况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这种情况的话能否恢复还不好说,这种情况的话可以营养神经治疗对症处理,这种情况的话需要积极明确一下,预防再发严重脑梗塞等情况。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脑梗可以通过头部CT、核磁共振或者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彩超等检查确定诊断。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还有就是测量血压,血脂,血糖,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彩超,血常规中还要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等。同时脑血流图,脑电图,颈部血管超声,都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检查,预防脑梗的再次发作。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塞的检查可以先做头CT,一般的病兆就可以诊断,低压也就是舒张压高,也是高血压的一种表现,所以应该检查一下高血压的原因,血脂是否正常等。积极控制血压的情况,低脂低盐饮食,平时注意适当的进行一些锻炼。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心电图应作常规检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脑栓塞可作为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提示意义。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l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检查。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并可作为以后是否发生吸人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头颅CT,头颅CT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头颅CT它有一定弱点,就是在脑梗死发病后24小时才会显影,就算是大面积的梗死,一般发病在8到12小时以后才能显影。而且对于小脑梗死或者脑干梗死,们需要就是做头颅核磁,头颅核磁费用比较高,但是它的诊断是非常清晰,尤其是DWI这项检查,它在脑血管病发病两小时以后就能够显影。所以在脑梗死绿色通道中是经常应用的一项检查。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