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生姜

核准日期:2007年03月14日

收藏

药品名称:

生姜药典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药典

Sheng Jiang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古籍出处:

《名医别录》

基原: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各地均产。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炮制:

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
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煨姜:取净生姜,用纸六,七层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去纸用。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贮藏:

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药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

应用:

1.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证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胃寒呕吐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
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2.《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3.《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α-姜烯、β-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药理作用:

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作用。其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正常人咀嚼生姜,可升高血压。生姜水浸液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有防止血吸虫卵孵化及杀灭血吸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