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枳壳

核准日期:2007年01月12日

收藏

药品名称:

枳壳药典

FRUCTUS AURANTII药典

Zhi Qiao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理气药

古籍出处:

《雷公炮炙论》

基原: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瓤),生用或麸炒用。

炮制:

枳壳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
本品为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长达5cm,宽达1.3cm。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1~2列点状油室,内侧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
麸炒枳壳 取枳壳片,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色变深。
本品为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色较深,有的有焦斑。

性状:

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应用:

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功效:

破气,行痰,消积。

鉴别用药:

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用法用量同枳实。

古籍摘要:

1.《雷公炮炙论》:“能消一切。”
2.《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3.《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4.《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5.《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6.《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7.《纲目》:“治里急后重。”
8.《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化学成分:

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1]。玳玳花 Citrus aurantium var.amara 未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Naringin)增多[2]。接近成熟的酸橙 C.aurantium 果实中,含维生素C 36.6~82.1毫克/100克[3]
从香圆枳壳和枸橘中分离到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其盐酸盐为白色棱柱晶,易溶于水,熔点215~216℃,在萤光灯下显紫色萤光,[α]D=0℃(水)[4]

药理作用:

参见“枳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