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 病例 >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收藏
转载 浏览:185 2016-12-27

患者杨某,26岁,女性,面部红斑,关节痛半年,水肿,双下肢紫癜、咳嗽2月入院。患者半年前分娩后出现面部红斑,有光过敏,同时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并有肿胀,能自行缓解。近2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夜尿2-3次,双下肢出现紫癜及淤斑,间有牙龈出血。于当地检查发现蛋白尿及血小板减少,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血压150/96mmHg,头发稀少,干枯,颜面部及唇周红斑,轻度贫血貌,口腔内可见3个溃疡,心肺听诊正常,肝脾不大,双手可见红斑,双腕关节稍肿胀,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可见紫癜及淤斑。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28×109/L;
尿常规:蛋白4+,葡萄糖(-),尿胆原(-),红细胞+-++/HP,白细胞3-5/HP;
血液生化检查:BUN 9.2 mmol/L,Cr 96.3μmmol/L,UA 336.7μmmol/L,ALT38U/L,TP 52.6 g/L,AlB20.4g/L,Glo 22.2g/L,TG3.14mmol/L,Cho 9.2 mmol/L; 血沉86mm/hr,CRP 25.7mg/dl;IgG 14.2g/L;

免疫系列:RF(-),ANA 1:320(周边型);Ads-DNA (+);

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病情活动期)

诊断依据:

1.为生育期女性,病程半年; 2.面部蝶形红斑;
3.非侵蚀性关节炎; 关节肿痛; 4.口腔溃疡; 5.全血细胞减少; 6.大量蛋白尿,血尿; 7.补体 C3低,ANA阳性; 8.免疫学检查Ads-DNA阳性。

根据SLE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7条,并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可以诊断为SLE。

1982年ARA诊断标准: 1.面部蝶形红斑

2.盘状红斑 3.日光过敏
4.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5.非侵蚀性关节炎,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或积液 6.浆膜炎,心包或胸膜出现摩擦音或渗液 7.肾脏病变,蛋白尿>0.5g/天,细胞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或癫痫
9. 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4×109/L),淋巴细胞减少(<1.5×109/L),血小板减少(<100×109/L)
10. 免疫学异常,LE细胞阳性,或抗dsDNA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至少持续6个月 11. 抗核抗体阳性 下一步需要做的检查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补体:C3、C4; 3.胸片。
鉴别诊断及鉴别要点
1.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节疼痛以小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为主,同时伴有关节肿胀,晨僵,晚期可以出现关节畸形、僵直,典型的为鹅颈样改变。一般无肾脏损害,Ad-DNA多为阴性,补体一般正常,活动期血小板往往升高。而SLE患者的关节疼痛多无畸形,无关节破坏。
2.肾脏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5.9g,有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结合患者多系统损害,考虑为SLE,狼疮性肾炎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应该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等疾病相鉴别。

3.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应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鉴别。SLE患者发生慢性贫血,少部分为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有20%的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与血浆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有关。并与狼疮活动有关。而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会出现系统的损害,且自身抗体往往为阴性。

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1)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2)平时注意避免日光紫外线照射,夏天穿长袖衣服,外出打伞。 3)育龄妇女采用工具避孕,避免口服避孕药。 4)病情变化应去医院检查,及时治疗。

2.药物治疗

使用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如甲基强的松龙120mg/日,连续使用3-5天后改为1mg/kg/日;因为有肾脏损害,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1.0g/月,连续6-8月。因为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还可以使用雄激素、长春新碱。如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以考虑静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或者考虑血浆置换。

评论

匿名
发表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交流分享”,版权均归经验分享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为什么举报这个回答?
请选择理由
广告等垃圾信息
不友善内容
违法违规内容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其他(可自行填写)
邀请

邀请医生回复问题?

邀请

您已邀请过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