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医生丁志钢—— 手术做完 人与仪器全累翻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资讯头条> 麻醉医生丁志钢—— 手术做完 人与仪器全累翻

麻醉医生丁志钢—— 手术做完 人与仪器全累翻

收藏
来源:法制晚报 2016-03-01 16:00

近日,一张医生完成手术后累得躺在推车上睡着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热议。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北京妇产医院的麻醉医生丁志钢。当天是大年初四,他连轴转了20多个小时,共完成了15台手术,最后连手术室的仪器都因工作时间太长而“累”到发热报警。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走访北京妇产医院了解到,随着猴宝宝生育高峰来临,麻醉医生也进入持续高压的工作状态。而这种“连轴转”的工作,不但令麻醉医生们身体劳累,心灵也同样疲惫:因为医院里有至少两成产妇是高危患者,医生们随时都在战斗,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麻醉医生配置量不足国际标准的三分之一。而因为太过劳累,麻醉医生已经成为医生猝死中比例最高的一类。

连轴做15台手术 “累倒”监护仪器

据丁志钢的同事回忆,网上热传的照片,是大年初四那天在手术室拍到的,当天丁志钢从早上8点接班,之后便一直有急诊手术。

“连轴转了20多个小时,共做了15台手术,中间根本顾不上吃饭。”因为工作时间太长,监护心电、血压的仪器来不及散热,最后都发出了报警声。而直到大年初五凌晨4点完成所有手术后,丁志钢绷紧的神经才放松下来,倒头便在医院的手术推车上睡着了。

丁志钢从事麻醉行业已经有三四年了。面对网友们的赞扬,他谦虚地表示这是常有的事,不值一提,“初四那天还有一位在无痛分娩手术室值班的同事,也连轴做了13台手术。”

除了进行麻醉 还要全程监护

每天早上7点半,麻醉医生们便开始进行术前准备:交班、了解夜班患者的情况、汇报当天的手术安排等。对于当日准备进行手术的患者,麻醉医生要先对其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并重点关注高危、手术危险大的患者。

在很多人看来,麻醉医生的工作只是为了让患者减少疼痛而进行的术前打麻醉药。但在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铭军看来,麻醉医生更像是一个导演,从手术开始到结束需要全程进行监护。

徐铭军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麻醉专业全称为麻醉与复苏专业,医生不但要在术前对病人进行麻醉,在手术的全程也要保障病人安全。做手术的医生在进行局部手术时,麻醉医生需要运用全科知识,及时进行抢救复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手术量“井喷” 医生数量未增

徐铭军从事麻醉医生这一职业已经有30年了。在北京妇产医院没有将其他病征手术与无痛分娩手术分开时,他在一天24小时内曾经做过23台手术。

据徐铭军介绍,进入猴年生育高峰,北京妇产医院的手术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医护人员数量却未增加。北京妇产医院33名麻醉医生需要负责18个手术间的麻醉工作,另外还有其他门诊手术的麻醉工作。

“医生们值一个班需要24小时,从当天早8点到次日早8点,白天主要是手术,夜班主要是急诊。”徐铭军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每名麻醉医生日均至少要负责六七台手术,多的时候一天要负责十几台手术,“因为太累,麻醉医生人才也不好留。”

患者两成高危 时刻用心战斗

相较大手术量带来的身体疲惫,麻醉医生们面临的更大挑战是高难度手术带来的心灵疲惫。据徐铭军介绍,北京妇产医院产科有两成高危患者,另外还有其他医院高危转诊的患者。对于每一名高危患者,麻醉医生都需要用心去战斗。

在北京妇产医院,高危患者一台手术做四五个小时是常态,“有一年的大年二十九,我们曾经做过一台手术,患者因羊水栓塞口鼻出血,伴随无法解释的低血压。手术从头天10点做到大年三十,共用了20多个小时,医生们都是做完手术才回家过年。”徐铭军说。

公开数据显示,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2.4位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1万名麻醉医生,但实际上,我国麻醉医生总量不足10万人,连标准配置的1/3都不到。也正因为如此,麻醉医生成为我国医生中猝死比例最高的一类。


关键词: 手术 麻醉医生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