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生故事> 点穴医生——林敏

点穴医生——林敏

收藏
作者:记者 刘子珩 来源:新快报 2015-04-29 14:29

点穴的神秘感,容易被坏人利用,林敏想将它去神化

他说,点穴之所以感到麻,可能是在神经上起的作用

中医师林敏,试图用现代医学解释他的拿手活儿——点穴。穴位是什么?为什么能“点”?在中医范畴里,穴位和经脉是属于人体的基本概念,但是当后人解剖人体时,却一直未能发现中医记载中的穴位和经络。

林敏告诉新快报记者,在最古的医书里,穴位与经络都有详细描述,某某经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宽多少。

林敏是“李林点穴疗法”的传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师。1982年生的他,思想并不保守,不愿意将点穴说得玄乎乎的。

他分析道,如果最早写医书的是人,那经脉就很可能是血管、神经、肌腱等的总称,经运行气,脉运行血。

但如果他们是“神”,所谓经脉,就得靠内视才能看见。南北朝的道家名人陶弘景曾说过:“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自己看到自己的内脏经脉,这是道家修行中的一个较高阶段。

林敏倾向于前者。但是半年前,他遇到了后一种人。

经络玄之又玄,林敏更希望中医能够摆脱这种神秘感

2014年8月,林敏上了武当山,到处都是高人,他大开眼界。

在公交车上,他看到一位坐在窗口的道长睡姿奇怪,定睛打量,竟然身子靠在笔直高抬的左腿上睡觉,就像是靠在一株小树上。他正在怀疑真假,不一会儿,道长收起了左脚,又抬起了右脚。

在太子洞,一位被叫做“贾爷”的道长,八九十岁,耳不聋眼不花,乐观豁达,像个老顽童。

在紫霄宫,道人祝华英亦道亦医,向祝道长学习是他此行的目的。

祝华英据说修行极深,颇有道行,已经炼到了能够内视其身的阶段,最终体证了十二经脉的运行。

不过,祝道长发现似乎自己“看到”的经络与书中记载的很不一样,带着怀疑的态度,在后来的行医中,他按照自己的所见诊疗,竟发现效果不错。

林敏跟他学了几天,发现他的理论和大学所学相比,“非常有挑战性”,不少玄之又玄的东西,他一时半会儿也接受不了。林敏更希望中医能够摆脱这种神秘感。

他从小跟着父亲林超雄学点穴,父亲是“李林点穴疗法”的创始人。别的小孩背唐诗时,林敏背穴位,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直到上小学时,他还以为每个小朋友都知道点穴的东西。

高中时,林敏开始跟随父亲出诊,做些助手工作,后来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始系统学习。

2010年,有媒体将他评选进了“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自那开始,他的名声突然响了起来。

父亲年轻时拜得名师, 后来自创“李林点穴疗法”

“李林点穴疗法”的创始人林超雄,之所以学点穴,多半是出于自身原因。他患有小儿麻痹,从小访遍医生,收效甚微,直到十七八岁左右,听得山东崂山有一位名叫贾立惠的医生,专门收治瘫痪症病人,用的是推拿点穴的方法,手到病除,十分神奇。

林超雄到崂山后,一经治疗,果然有效果,便索性在那里拜了师,学了这门点穴法,边治边学,一年后回到武汉。

在武汉时,他又听到市里有一老者,专用点穴治病,人们把他传得神乎其神,手指一戳,人就晕死过去,敲敲打打,再活过来。慕名而来的人十分多,一天要接诊上百人。

林超雄打听到,老人叫姚旭堂,河北乐亭人氏,原是个武师,做过张作霖的保镖。

姚老本不愿再收徒弟,但林超雄为他整理医案,照顾生活,老人大受感动。想到亲生儿子在文革中与自己断绝关系,林超雄之举,无异于多了一个儿子,便收了他。

当他用现代医学的方式解释以后,点穴就像一个被揭秘的魔术

林敏现在已经能解释姚老点晕人的原理,关键就是按住颈部上的两处人迎穴,而按住这个穴位,其实就是掐断了颈部动脉向大脑的供血。

不过,说起来容易,但要练到炉火纯青便很难。点穴起源于武术,特别注重指力。旧时练习指力的方法很多,有一种叫做鹰爪功的方法,练的时候用手抓住一只盛水的缸平移,随着功力增加,水便增加,最后还可换成沙子之类更重的东西。还有一种叫做蜈蚣跳的本领,类似十指俯卧撑的姿势,练成的人能凭借指力和腰力在地上一跳一跳的。

这些江湖本领,现在多已没有人练。到了林敏这一代,社会上对中医出现了质疑:什么阴阳五行,实在太不科学了。

中医界自身也出现了变化,有人逐渐走向西医,有人固守传统,还有人觉得应该中西医结合。

林敏所擅长的点穴,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让它有一种特有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很容易被坏人利用,成为包装自己功力高深的工具。但林敏想将它去神化,事实上,当他用现代医学的方式解释以后,点穴就像一个被揭秘的魔术。

他总结,点穴之所以感到麻,可能是在神经上起的作用,点穴感到热和凉,可能是在血管起的作用。

“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报道当天,林敏远远看到,自己的诊室黑压压排了一条长队,为此他需要每天诊疗50个以上的病人,每个人只能简单做处理。后来他做了限号,将人数控制在40个以下,保证能对每个病人充分的沟通诊治。

这是他想要的状态,对自己与病人都是最好的交代。

关键词: 中医 点穴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