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 男 年龄24 症状:之前有心肌缺血的情况,现...

会员113320388 0 已回复
性别 男 年龄24 症状:之前有心肌缺血的情况,现在只要一剧烈运动,胸口就会痛。浑身无力,容易睡觉。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过缓一分钟大概55下,有室内传导阻滞,高血压病史。想知道是不是心脏有问题?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滕圣元 医师 肥城市建设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 内科 一级
擅长:喘息样支气管炎,肺炎,感冒,过敏性肺炎,哮喘,细菌...
已帮助用户: 48250
指导意见:建议做心肌酶谱检查下,考虑是出现了心肌损伤,不排除出现了心脏疾病,可以配合使用丹参滴丸,而如果出现乏力并且出现心肌损伤,配合使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配合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而如果出现心动过缓,加上宁心宝胶囊,改善症状。
有用0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心肌缺血的症状: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善待症状处惊不变.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
意见建议: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除按医嘱服药把精力投入食疗饮食上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有用0
关注
秦希月 医师 义乌市济民医药有限公司北苑春华路分公司中医坐堂医诊 中医科
擅长:不寐,牛皮癣,感冒,咳嗽,郁证,腹痛,头痛,眩晕,...
已帮助用户: 3512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的描述确实心脏有问题了,本来就心肌缺血,加上高血压现在一是缺血性心脏病,二是心绞痛,三是高心病,四是心动过缓,最好及时就诊治疗。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请您对我的回复进行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缺血主要是因为劳累过度或者过于焦虑而出现的心前区紧缩样疼痛,有时候也会向左上臂、左肩放射,持续5分钟左右,休息后可以缓解,有可能也会出虚汗。当体力活动时就会出现胸闷、心悸,休息时候也能够自行缓解,当运动过量也可能会造成心前区的紧缩感。有时候因为饱餐、寒冷、饮酒,也会出现胸闷、胸痛;还会发生血压降低、晕厥、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表现,有的可能也会有胃肠道的不舒服。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咽喉痛、疲倦以及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昏厥等;治疗心肌缺血不外乎就是增加心肌的耗氧,从而使心肌氧的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造成的病症是在疲劳、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出现。
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感,或紧缩样痛,至左肩、左上臂放射状照射5分钟,休息之后会自行减轻并伴随大量出汗。体力活动时可有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休息的时候自己减轻。与运动相关的咽喉痛、灼热感、紧缩感和牙痛。饱,冷,酒后胸痛,胸闷等。晚上入睡时,会出现胸闷憋气的种种症状。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缺血早期可能会出现如下症状:
如果患者处于心肌缺血的早期,其表现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可能会有疲劳、紧张、胸骨酸痛等症状,但这种感觉通常在3-5分钟后消失。此外,心肌缺血患者可能会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在进行一定的运动后,也会有胸闷、气短等不适感,但是在适当休息后这种感觉通常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悸、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等。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的异常代谢,不足以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部分心肌缺血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仅仅是通过长程心电图等检查的时候,才发现心肌缺血的存在,又称为隐匿型的冠心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缺血在早期症状不明显,一部分人没有任何症状,部分人可能在活动、劳累、情绪激动时候出现心悸、心前区的不适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会越来越重,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通常会有胸闷、气喘、胸闷等症状,最常见的是上五层的时候可以轻松一些,但一旦发生心肌缺血,就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跳加快等症状,这是心肌缺血的早期征兆。心肌缺血早期会出现心率失常,出现心跳不齐的情况,也有心肌缺血的可能,还有一些人会出现头晕、活动后腹痛、活动后牙痛、心肌缺血等情况。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