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3—18

会员89775751 62岁 已回复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3—18公分怎样治疗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许恒参 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老年人脑栓塞,脑血栓后遗症
已帮助用户: 30363
指导意见:这个血管瘤的体积还是不小的,如果没有不适可以暂时观察,一旦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就可以进行手术切除。
有用0
邵梦扬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疑难疾病中医治疗咨询
已帮助用户: 348018
问题分析:你好,你说的情况是,最好采用有效的传统中药保守治疗,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实用,省钱方便。
意见建议: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桑白皮、杜仲、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山萸肉、木瓜、石菖蒲、仙鹤草、大蓟、山奈、枸杞子、薏苡仁、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桃仁、三七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
有用0
牛立志 主治医师 内科
擅长:肿瘤、癌症、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淋巴瘤...
已帮助用户: 91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分析,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介于血管肉瘤和血管瘤之间的肿瘤,它的症状有单发或多发性缓慢生成的丘疹或结节,好发于上或下肢,多见于25岁前的男性,一般皮肤损害较为少见,大多数是多灶性血管肿瘤。
意见建议:因此,从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定义和表现来看,这和患者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腿上这些表现来看,还需要到皮肤科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属于皮肤科的一些疾病,色素痣或血管痣一类的情况,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这些疾病。
有用0
相关问答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目前缺乏对应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要注意环境卫生,避免环境污染,和接触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平时多吃些新鲜水果和疏菜,适量运动。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实患脑肿瘤相当严重,但脑肿瘤中的少枝胶质细胞瘤相对来说并不严重。
由于少枝胶质细胞瘤多为低级别,经手术治疗后,部分病人可无需放疗而生存较长,5年和10年生存率较高。所以少枝胶质细胞瘤可没有这么严重。
目前针对这类情况,有多种治疗方法,途径和手术切除都是安全的。建议病人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如在安全范围内行近全切除或全切等,手术后按病理等级跟进;若少枝胶质细胞瘤的病理为Ⅲ级则属WHO规定的中上等胶质瘤。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为Ⅲ级,较Ⅳ级胶质母细胞瘤而言,病情相对较轻。

张捷 主任医师 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已帮助用户:5
擅长: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及脑深部电刺激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采用定向手术和吗啡泵等治疗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及射频毁损术等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采用定向手术进行大脑深部病变的活检及治疗等。

骨母细胞瘤又称良性骨母细胞瘤,并不是很严重,具体分析如下:
骨母细胞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骨母细胞瘤好发于10—25岁之间,女性多见于男性,以脊柱最常见,其次是手足部,发病较慢。但其临床表现常与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相鉴别,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极少数的骨巨细胞瘤会发生肺转移。治疗方法主要是刮除+植骨术,必要时结合放射治疗。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常情况下,血管内皮因子360pg/ml可能是癌。
血管内皮因子是一种能够反映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情况的指示剂,它是一种广泛性的肿瘤标记,它可以出现在很多肿瘤中,这和肿瘤的生长有关。一般血管内皮因子的检查上限是360pg/ml。对于癌症病人,最好是通过动态检查来评估病情,而不是一次体检就能判断病情。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常见,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如果肿瘤不靠近脑干,手术相对比较容易。巨大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比较少见,手术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术中大出血死亡。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因子多高就是癌,但临床上没有确定的数值。
内皮因子本身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进因子,可促进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细胞外基质的变性、血管内皮的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但不是肿瘤的直接相关指标。一些炎症性疾病和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可引起血管内皮因子的升高。
患者在用药期间还需饮食清淡,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