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检查手册>化学检查>免疫学> 抗血小板抗体(APA)

抗血小板抗体(APA)

收藏

抗血小板抗体(APA)介绍:

抗血小板是与血小板结合的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哟啊指标。结合抗体的血小板,或易被单核-巨噬系统捕获而破坏,或结合补体而溶解,使血小板寿命缩短,数量减少。
临床常用ELISA法测定: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抗血小板抗体(APA)正常值:

(1)ABC-ELISA法: 1.9-5.5ng/106·血小板
(2)双抗体夹心ELISA法:PAIgG0.0-78.8ng/107·血小板
PAIgM0.0-7.0ng/107·血小板
PAIgA0.0-2.0ng/107·血小板
(3)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0.0-3.0fg/血小板
(4)定性: 阴性。

抗血小板抗体(APA)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升高(阳性):
1、药物诱导血小板抗体,多见于奎尼丁、噻嗪类利尿药、地高辛、肝素的使用。
2、血小板自身抗体,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败血症等。
3、血小板同种抗体,多见于母婴血小板不合、输血小板不配合状态、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等。
需要检查人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败血症等患者

抗血小板抗体(APA)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检验前请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及特殊生理改变。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时要求: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抗血小板抗体(APA)检查过程:

测定血小板抗体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国内最为常用的方法为ELISA法。其PAIgG测定原理为将待测标本(或不同浓度的标准液)加入到已包被有抗人IgG的抗体的反应板中,标本中的IgG与包被在板上的抗人的IgG抗体特异性结合,酶标板经洗涤后再将酶标抗体加入反应板中,最后加底物显色,显色深浅与血小板膜表面IgG含量呈正比,根据标准曲线可得出待测标本的IgG含量。PAIgA、IgM及PAC3的含量测定原理与其相同。

相关疾病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盘状红斑狼疮,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抗体,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狼疮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