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检查手册>化学检查>免疫学> B因子溶血活性

B因子溶血活性

收藏

B因子溶血活性介绍:

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AP)激活时,补体前段成分(C1,4,2)不活化。参与AP激活的除C3-C9外,尚有P、D、B等因子。

B因子溶血活性正常值:

83%-121%。

B因子溶血活性临床意义:

补体旁路途径活化,参与的成分为补体C3、C5-C9、P因子、D因子、B因子等,其中任何成分的异常都可引起旁路途径溶血活性的改变。AP-CH50溶血活性显著增高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肿瘤、感染等,降低则见于肝硬化、慢活肝、急性肾炎等病症。

B因子溶血活性注意事项:

(1)血清中补体不稳定容易破坏,4℃仅能放置1d,0℃可放5d,-20℃可放置1个月。
(2)稀释液中Mg2+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AP-CH50活性。
(3)稀释液的pH:最适宜的pH为7.2-7.5,否则影响结果。
(4)不同个体的RE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B因子溶血活性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相关疾病

暂无相关信息